新派訊 3月15日,濰坊青州博物館館藏文物——戰(zhàn)國齊法化刀幣與刀幣范登上央視新聞客戶端文博科普產品《文博日歷》,讓全國網友沿著歷史脈絡,探文物、觀古今,領略貨幣起源和發(fā)展。
《文博日歷》是央視新聞客戶端全新拓展“新聞+服務”平臺功能,聯合全國博物館推出的文博科普產品,帶領全國網友每天認識一件文物。青州博物館作為山東省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單位,此次重點介紹了戰(zhàn)國齊法化刀幣與刀幣范的用途、價值、形狀、規(guī)格和鑄造工藝等,再現古代貨幣的發(fā)展脈絡和藝術價值。
貨幣使用歷史悠久,各個朝代使用的貨幣有所不同,它們見證一個朝代的波瀾壯闊,賦予獨特的文化內涵?!褒R法化”刀幣的名稱來源于刀身上刻著的三個字——齊法化?!褒R”代表齊國,“法化”二字是標準貨幣?的意思,相當于官方認證的防偽鋼印,是齊國貨幣制度成熟的標志,說明了齊國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境內貨幣的統(tǒng)一,反映古人早已意識到控制貨幣制度和形態(tài)的重要性,也為后世提供了良好的借鑒。
此外,該欄目還介紹了貨幣生產模具——刀幣范。從外觀上看,刀幣范呈長方形,夾砂灰陶制作,是古代鑄造刀幣的模具,也稱為錢范。齊法化刀幣范刻有三枚錢模,錢模連接著???,正面陶模刀幣上刻有陰文反字“齊法化”。制作工藝也頗為講究,需把滾燙的銅水倒進里面,等待銅水冷卻成型,就能量產出齊國認證的貨幣,技術性與實用性并存。
據了解,中國古代完整的陶制鑄幣模具留存較少,齊法化刀幣配套出土的刀幣范尤為珍貴。戰(zhàn)國齊法化刀幣與刀幣范的此次亮相,無疑為人們品味圖案生動的古代貨幣、了解背后的歷史故事,提供了重要支撐。
新派融媒體記者:郭超/文
圖片來源:央視客戶端
編輯:韓佳 孫錦 李麗雪
一審:姜健 李敬友 二審:孫瑞永 三審:王桂林